灵符咒网

风水知识,每周一篇《第二十九篇》: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道教符咒网    2023-02-17    137

  第四节 天、地、生、人系统的整体有机循环观

  据于希贤研究,渊源于西方的地学观念认为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是没有生命的无机界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只有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才是有生命的有机界。但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风水地理思想与此不同,不仅认为人和生物有生命,而且认为天、地、生、人各大系统之间组成一个整体性的大自然也是有循环、轮回,有新陈代谢的系统。

  大自然的生命在于阴、阳的结合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阴、阳是宇宙间最基本的两种力量。它是深层次的关于物质世界结构的最终原理。先秦时代的(《老子》)一书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黄帝内经》说:“阴、阳交而不离乎中”、“天地感而万物生化”。万物由阴、阳结合而生成。阴阳是生命的本源,是“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这本始,神明之府也。”这里“神明”不是鬼神而是精神。《黄帝内经》的《素问》进一步解释说:天地之间因为有阴、阳,有生气和活力,所以空中的大气才会呼呼流动以成风,草木才能欣欣向荣而生长。天地间有风、寒、热、湿、燥这些无形的元气,有金、木、水、火、土这些有形的物质。“气”和“形”相交,就生化成彩色缤纷、丰富多彩的万事万物了。总之,“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万物并至,不可胜量”。从那一望无际的太空,到运转不息的日月、星辰;从寒来暑往、周而复始的季节变化到生生不息的动物、植物,其生命的源泉都是阴、阳的“幽显既位。”

  基于对地理环境的这一总体认识,清代《地理求真》一书总结说:“盖太极判而分两仪,宇宙间事事物物无一不在阴、阳之中,斯无一不在生气中也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浮而上者阳之清,天气之所轻灵也。降而下者阴之浊,地气之气重质也。向使天地二气不能相交,则阴阳无媾合之情,万物则不能生育。语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也。……阴、阳配合,气机由此胎息亡谓与。”

  虽然物体都是由阴、阳结合生成,但他们的成分与结构不同,所处的位置与层次也不同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老子把“道、天、地、人”视为“域中四大”系统。其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指宇宙万物的内在机理;“天”是指日、月、星辰的天体及其大气与天空;“地”是地理环境;“人”是人类及其社会;“自然”是自然规律。其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要适应地理环境,人虽然是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同时人又独立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有其本身发生演变的过程与规律,它又受天体运行的支配。天、地、生、人都有其内在的机理,最终都要服从于运动不息的自然规律。他们“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在各自的层次中,不同的轧迹上周而复始地永恒运动着。

  阴、阳结合则为太极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它是生命的种子。《易经》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互补依存,具有均衡、和谐、对称、协调的机制。“《易》以天地为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和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其意思是:《易》客观而严密地反映了天地构成和运动变化的道理。人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借助它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探知其中或幽或明的奥秘,追溯事物的起始,跟踪其发展的轨迹,直至终了。于是就会知道天、地、生、人,万事万物生死轮回的规律。其根本之点是万物天地都是有机体。

  天地是一个圆满自足的、自本自根的自然活体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老子《道德经》25章中说:

  有物混成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先天地生,

  寂分寥兮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独立不改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周行而不殆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可以为天下母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吾不知其名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字之曰道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强为之名曰大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大曰逝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逝曰远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远曰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这种说法则根本肯定了科学的自然主义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这是一首赞美自然活体的独立个性的诗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其意为:

  自然

  摆脱一切权威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因而独立自在;

  从来不侵他力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却能作成万物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自然超越诸神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实为万物之主……

  这是把天地自然万象都当做一个不受意识控制的有机整体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天人宇宙互为一体。

  对于中国古代的这一由阴、阳结合而构成天、地、生、人系统的整体有机观,科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英国李约瑟博士总结说:

  “中国人的科学或原始科学的思想包含着宇宙间两种基本原理或力量,即阴和阳……大多数欧洲观察家都指责它是纯粹的迷信,阴碍了中国人真正科学思维的兴起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不少中国人,特别是现代自然科学家,也倾向于同样的意见。但是……我考察的是,事实上古代和传统的中国思想体系,是否仅只是迷信或者简单地只是一种“原始思想”,还是其中也许包含有产生了那种文明的某些特征性的东西,并对其他文明起过促进作用。”

  李约瑟博士所提出的疑问与思考,我们中国地理学界是值得重视的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事实上,李约瑟博士对中国古代的这一天、地、生、人系统的整体有机观曾予高度评价,他说:“在希腊和印度发展机械和原子论的时候,中国则发展了有机的宇宙哲学。”

  今天,钱学森教授号召研究“天、地、生、人系统的相互关系”,倡议建立“地球表层学”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这与李约瑟博士对中国古代有机宇宙观的高度评价,真是中西呼应,不谋而合。

  对大自然间的循环,中国古代早就有观察和记录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屈原(公元前340~前278年)在《天问》中提出了“九州安错,川谷何夸?东流不溢,熟知其故?”意为:川谷幽深,众河川日夜东流,为什么海水不会满溢出来?先秦时《管子》一书提出“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的循环思想。成书于西汉的《黄帝内经》中进一步提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表明当时已有水汽循环的思想。晋郭璞(公元276~324年)在《葬书》中说:“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气行乎地中。”

  什么是“气”?《黄帝内经》中说,气是“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郭璞《葬经》认为气是阴、阳的结合体,成为风。升为云、降为雨,到了地中就成为“生气”。它最初是流动的,毫无硬度、无间断、无终止。“气”是人们想象中最稀薄的物体,是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是一种微粒流,它或轻或重,或清或浊。轻浮为阴,重浊为阳。“气”又酷似物理学中的磁场。“生气”由阴、阳交感生成,是使万物形成生命的活跃因素。它是一种生命“场”,在机体内起到能量和力量的作用。由于这生气场的存在,地球表层所发生的变化,是会相互感应的。当着铜山西崩之时,灵钟在遥远的东方也能感应。这在当今地震研究中已得到证实。地球表层也像人体一样有经络和穴位的存在。在郭璞的地理观念中,阴、阳、风、雨循环变化都受生气场的控制,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此后,明代状元杨慎(1488~1568年)也进一步解释了水汽循环的原理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他说:

  “余谓,水由气而生,亦由气而减,今以气嘘物则得水,又以气吹水则干,由一滴可知其大也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又庄子云:日子过河也有损焉。风之过河也有损焉。风日皆能损水,但甚微而人不觉,若暴衣于日中,标湿于风际,则立可验此,随时而消息也。”

  他明确地指出水的蒸发作用,是东流不溢的原因,解决了水、汽循环的问题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在明末清初,出现了《日火下降,肠气上升图》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它附于《诸葛武侯白猿经风雨占图说》一书。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地学史组主编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一书研究,此图“对太阳辐射在空气对流中的作用,作了形象化的生动表示。它说明了风、云、雷、电、雨等的形成原理和过程”。“说明水气上升,成云致雨,流湿地面及渗入地下的水分循环情况”。明代朱谋韦1615年在《水经注笺序》中说:“夫水在天地间,犹乎世之货财也,发源名山,流成江河,趋为四海,蕴为云气,还雨天下,以浸润万物”,他说明了水汽循环的过程。

  由于有了循环,更产生了“和谐”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和谐”就是指的多样统一和有序运动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我国的庄子在《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他认为物质世界之美,根本不需要人去加工、去刻意雕凿,去“言”、“议”、“说”,万物本身就有一种自然之美。比如百花齐放、彩蝶纷飞无疑是美的,但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花朵及蝶翅的形成有严格的造型规律:其图案线条的对称非常和谐,色彩浓淡的转换配置非常柔和,它们几何学意义上的造型的精确性常令数学家惊叹不已,其他如冰雪的结晶、彩虹的曲率、树叶的叶脉、蜂巢的六边形结构以至人体的四肢,都具有精确的几何造型的规律。近代物理学家发现天体的运行和原子的构造以至许多数学物理公式都是非常和谐有序而又简洁匀称的,难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说:“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所有这些形式规律都不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出来的,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式的造化,但它们很美。因此,《易经》的易变和不易、简易的统一,即“循环”与“和谐”既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美的规律。

  当然,要解释自然规律和美的规律的一致性,还必须有对于审美主体(人)的心理分析为基础,因为美要依赖于人的感觉,要分析这种感觉何以会产生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今天,这种分析从宏观上来说并不困难,因为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人正是地球在几十亿年的演化过程中从无机物—有机物——生命这一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最高级的生命形式。所谓高级,无非是说物质结构随着时间的延续,变得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同时,组织结构的有序化程度也更高了。生命是靠不断地和外界进行能量、信息交换而维持其运动的,它不断地吸收又不断地耗散,从而保持一种稳定有序的运动状态,生命愈是进化,它与外界进行的交换传递就愈是扩大,同时它的自我调节、自我再生的应变能力也愈是增强,它的内在秩序的质量也愈是提高。也可以说,它愈是“变易”,也就愈是“不易”和“简易”。所以,从物质运动这一点上来说,人同其他生命形式(包括一切动物和植物)以至无生命物质的区别,只是程度的区别,而非本质的区别。雪晶与彩虹是无机物质有规律运动的结果——前者是水分子在零度时的有序组合,后者是阳光透过含水云层的光谱折射,而花瓣、蝶翅、蜂巢、叶脉本身就是生命(动物或植物)的形态,它们当然是极变化之能事而又井然有序(不易和简易)的。因此,人类(不论是他的五官还是大脑)作为最富于生命特征的统一的组织结构,他对于这些客观对象的审美,当然带有自我观照的性质。这些有序运动的客观形式是作为生命的象征而给予观照的。从根本上说,人的心理(包括审美心理)也不过是自然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脑细胞的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只是人类至今的生理学、心理学还无法准确地解释它,但无论如何,心理的活动规律应在物质运动规律之内,两者本质上是同一的。

  据杨文衡等研究,中国古代有机论自然观,渗透到各个文化领域,风水也不例外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有机论自然观认为,天、地、人等自然界万物有着复杂的内在联系,每一种现象都是按照等级秩序而与每一种别的现象联系着。风水中的有机论自然观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天地之间的关系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风水家认为,天地相通,天地是一个整体。因此,有天理则有地理(《地理枢要序》)。比如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天有象,地有形(《青囊经》)。这种思想最初来源于《周易》,“《易》与天地准”,它把整个自然界作为摹写的底本,因而它与整个自然界是一致的(《周易》讲座》)。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有机论自然观在《周易》中已奠定了基础。风水家在《周易》的基础上,对有机论自然观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认为地球上的山形与天上的星体相合,地球上的河岳就是天上的星辰,原非二物。如天东有苍龙在九天,谓之苍天,其下即为东岳。北有玄武为玄天,其下即为北岳。南有朱雀为炎天,其下即为南岳。西有白虎为昊天,其下即为西岳。中有北极为均天,其下即为中岳。天上有天河天汉,地下即有长江、大河。天上有四垣九野,地上即有垣局以造王城,有分立以域九州(《灵城精义注》)。这里讲的天上各种星宿名称都是人为的,人们用帝王百官和宫室土地人物等名称来表示空中星宿,将天空星座分为中央、东、南、西、北五部分,称作五官。中央是中官,包括三垣:上垣太微垣,即星宿、张宿、翼宿和轸宿以北的天区。中垣紫微垣,即北极周围,包括在我国黄河流域一带地区(地理纬度约36度)常见不没的天区。下垣天市垣,即房宿、心宿、尾宿、箕宿和斗宿等以北的天区。三垣中每垣都有若干颗星作为框架,界限出这三个天区的范围,它们好像是围墙,故称垣。三垣中,紫微垣是天空的中心,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因此,人间天子居住的宫殿也叫紫微宫,紫禁城。由于这个缘故,风水家在选择国都时,地上的山川形势也要符合三垣。这种做法除了有机论自然观起一家的作用外,还有皇权天授或皇权神授的思想在作怪。《人子须知》讲,帝都乃至尊之地,地理之大莫先于此,必上合天星垣局,下钟正龙王气,然后可建立。比如北京,后面燕山像天上的华盖,黄河前绕,像天上的御沟,而太行诸山在右,海中诸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在左护卫,中间是中原大地,南面有秦岭、大别山为朝应,形成垣局,是非常理想的风水宝地。

  第二,天人之间的关系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在西周和《周易》那里,把人和社会看得很重要,与天地并称三才。它很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把人作为主体看待。无论怎样谈天谈地,到最后总是归结到人和人的事业。宇宙自然界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大自然的天象变化与人体的气化活动有直接的相互感应和共通的规律。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生,特别是与季节气候有关的流行病,已有越来越群体化和频繁发生的征象,这是宇宙大天地的阴阳失调造成人体小天地的阴阳失调。天人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借天例人,推天道以明人事,这就是“天人一理”。《史记·乐书》也说,天与人相通,就好像是形和影的关系,做好事的人天报以福,做坏事的人天报以祸,是很自然的道理。这是“天人一理”的第一个表现。风水家根据这种天人合一的天命观,提出“循天理诚为地理这根”(《儒门崇理折衷湛舆完孝录》)。“家之将兴,必先世多潜德阴,善厚施而不食其报。这样,虽不择地而葬,也会子孙昌盛,这是天赐”(《葬书问对》)。天产佳地,必待有德者得之。若非其人,甚勿轻泄,若与人卜葬,必是积善之家方可下手。如遇造恶之人,悖逆天理,切不可与葬(《天宝经序》)。

  “天人一理”的第二个表现是“天人感应”说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它是由西周时期的天命论思想发展来的,是汉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董仲舒(公元前180~公元前115年),主要观点是天人一体,相感相应。自然界的现象,都是天神意志的表现,灾异怪变以及吉利瑞祥,也都是天受感应后而施加于人的奖惩。道教初期的经典《太平经》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说人是天之子,当象天行动。人君至诚的心能感动皇天,使阴阳变易。如果人君逆阴阳,背天心,则会有灾异,这是皇天对人君的劝告。

  第三,人地关系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人与地的关系十分密切,人本身就是从地上产生的。因此,人体中微量化学元素跟地壳里的微量元素基本一致。如果缺乏,就会生病,人病了吃药,其作用也是补充人体缺乏的某种微量元素。人们择地而居,选择较好的地理环境,实质上是选择较好的生态环境。风水家择地而居的观点是科学的,直到现在仍有现实意义。程子曰:“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也。地美则神灵字,子孙盛,若培壅其根而枝叶茂,理固然也,恶则反是。”(《地理大全》)。不过在人地关系问题上,风水学说体现的是地理环境决定论,以为只要地好就得福得吉,地灵则人杰,宅吉即人荣。地不好则有祸殃,甚至某个地点遭受破坏也会影响人的吉凶。有些不好的地,经过人工修理,也可以使人得吉避凶。

  第四,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冀州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古人已认识到人与天地同等重要,组成三才。《吕氏春秋·情欲》曰:“人与天地同。”人有主动性,能参天地,即效法天地,但不能改变天地。风水家吸收了这种思想,认为天运有转旋而地气应之,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天气动于上而人为应之。(《灵城精义》)。“天运有转旋而地气应之”是什么意思呢?比如秦太史占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希望通过疏浚秦淮河达到泄王气的目的。但疏浚的结果不但没有破坏王气,反而使地运转移,嗣后果有六朝建都,明朝定鼎应验。所以金陵有天子气,那是天运转旋而地气相应的表现,人破坏不了。“地运有推移而天气从之”是什么意思呢?比如黄河是天地间一大血脉,黄帝尧舜时,黄河由龙门转吕梁,由吕梁转太行,由太行转碣石入海。冀居其中,黄河如带,五岳俱朝,尧舜禹三圣人出,是古代最兴盛的时期,汉代黄河渐往南迁移,穿断邹鲁地区,直走淮泗,使冀州的水势倾斜,邹鲁的地脉冲断。这样北地的气运衰落,江南兴盛,南宋兴起。由于黄河南迁,天运亦转南的表现,人无力挽回。“天气动于上而人为应之”又是什么意思呢?比如宋太祖赵匡胤还没有当皇帝时,有一天晚上陈希夷看见一颗小星位于帝星的左边。天亮以后,他在人群中寻觅昨天晚上所见星相,发现赵匡胤与赵普同坐在酒店里,普居左。希夷说,小星何敢居帝座左哉!这些说法,显然迷信成分多,没有指出天、地、人三者之间的科学联系。

本文链接:https://lingfuzhou.com/index.php/post/9888.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