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汉风古韵】“大汉一人”及沔阳神奇点滴——天汉“非遗”文化散记之五:勉县篇: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
“大汉一人”及沔阳神奇点滴
——天汉“非遗”文化散记之五:勉县篇
作者 朱军
勉县古称沔阳,是驰名中外的三国故里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当你带着探望“非遗”文化的一颗诚心,从巴山经牧马河边,再从古洋州并穿越城固之后,自然就来到这个神奇的地方。放眼望去,人迹稠密的沔水之畔依然是一片生机,人欢马叫,车轮滚滚,含着某种激越的节奏。你承接着,寻觅着,对这里的“非遗”文化撷取着,也是收获良多.....
记忆中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诸葛亮在沔阳闪现
诸葛亮被称为一代贤相,是三国时代风起云涌的“大汉一人”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诗圣杜甫在诗里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充满了对他的感叹;后来的学者说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对先帝的践诺;而隆中对、练吴抗曹、借东风和火烧连营乃至六出祁山,都成为一代英雄的经典之作,镌刻在烽烟历史之中。许多年来,诸葛亮的作为,诸葛亮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忠勇智慧之象征,深深地影响着古往今来的人们。就汉中来看,具体从沔阳来看,诸葛亮的非遗文化也是可圈可点,久久传扬。
——俯仰定军山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定军山因为三国烽烟而闻名天下。这些年你去过多次,或踏勘,或行走,或注目,每每看到定军山耸立的山峰、起伏的山峦,眼前就会闪现出当年老黄忠刀劈夏侯渊的生动一幕。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一月,刘备久攻阳平关未克,乃引军南渡汉水,于定军山扎营。夏侯渊率兵前来争山,筑围与刘备军对峙,自率亲兵守南围以张郃守东围。刘备军乘夜先攻东围,张郃军首战不利,夏侯渊分兵助郃。于是刘备用法正计策,命黄忠数次鼓噪而不攻,使夏侯渊松懈戒备,而后突然进攻南围,摧锋进击,势不可挡,渊军大败,老黄忠刀劈夏侯渊于定军山下。夏侯渊被杀,张郃急忙退守阳平关。魏军失帅,慌乱不可为,遂退出战斗。三月曹操为解汉中危机,自长安出褒斜道,集中兵力,不与之决战,拖延时间,消耗兵力。期间,黄忠和赵云联手,大败魏军;刘备与魏军两个月,曹操拖延不起,采用杨修建议,以鸡肋无味退出汉中。当年七月,刘备在汉中沔阳登坛自立为王,后接受众人请求,在成都称帝,号称“蜀汉”。定军山一战,可以说奠定了蜀汉国家的根基,对于此后的三国鼎立,可谓意义重大。后来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使其扬名天下,京剧《定军山》以此为史料编排而成,第一部有声电影《定军山》的推出,更让定军山遐迩闻名。
——武侯墓和武侯祠的祭祀掌故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武侯墓位于勉县城南五公里处的定军山下,墓区占地四百亩,由墓庙区和山林区构成,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旅游胜地。公元207年,刘备三访“隆中”,与诸葛亮(公元181——234年)纵论天下形势,后世称之为“隆中对”。随后,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取荆州,占益州。公元227年春,诸葛亮上书后主刘禅意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随即亲率蜀汉大军屯驻汉中沔阳(今勉县),北伐曹魏。公元228 ——234年,诸葛亮六次出师北伐,修士劝农,造木牛流马于黄沙,教兵讲武、推演“八阵图”于定军山下。公元234年,率军由汉中出发,吞并岐山五丈原对魏发动最后一次北伐;秋八月,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北伐前线。临终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需器物”。因其生前官居丞相武乡侯,死溢“忠武候”,后人因此而称其武侯墓。后来在勉县东北老城北面,又建武侯祠,乃诸葛亮生平事迹纪念馆,有亭台馆阁若干,长廊幽静,环境静雅,还有空城计微缩景观,前院后殿,古树森森,颇有古风。诸葛亮生前忠于朝廷,礼贤下士,治国有方,“专权而不失礼,行国事而国人不疑,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深得民众敬仰和爱戴。诸葛亮死后,举国悲悼,各级官员和百姓上书朝廷官祭,朝廷以“礼秩”而不许,民众就私下祭祀于道旁。直到蜀汉景耀6年(公元263年),诸葛亮逝世30年后,地方官员联名再次上书,向后主刘禅敬献《为诸葛丞相请立庙表》奏章,强烈要求为诸葛亮立庙;后主顺从民意,下诏在勉县为诸葛亮修建了第一座祠庙(今武侯墓庙宇),并在墓前植柏树54棵,喻诸葛亮在生之年,同时规定建祠之后官方和民间每年都要开展祭祀活动,实行官祭,祭祀、扫墓、凭吊诸葛亮的活动延续至今。从此,每年清明节都实行官方祭祀活动,敬献牛羊等贡品,民间祭祀活动也一直延续下来。经过长期的断续接力,而今诸葛亮祭祀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官方和民间广泛参与的庙会,也具有了招商引资性质。每年清明,官员宣读祭文,场面宏大,一片崇敬;与此同时赶庙会的人流如织,红男绿女,杂耍的,卖小吃的,算命的,寻找婚恋良缘的,皆在其中,整个武侯墓,可以说盛况空前。平日里和节假日,都游人如织,先后前来拜谒诸葛先贤。这里的54棵柏树,一座坟,一个人,都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寄托着无限的思念。还听说,这里的空气有神奇之处,清晨有人采气练气补气,运气化丹,健身长寿者也不曾绝迹。尤其是,诸葛亮以武侯安葬,体现了诸葛亮和那个时期的简朴之风,由诸葛亮带头,蜀国简朴之风盛行,姜维等人都实行简朴安葬,传递着安静简朴之风,拒奢华、尚简朴,从那个时候就传下来,成为一种生存的智慧,被人接受和弘扬。
——木牛流马与八卦阵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2009年,汉中地税系统文学创作协会到勉县采风,勉县方面安排去黄沙,勉县文史专家郭清华先生领着采风的一行人到黄沙木牛流马纪念亭,对着现场的木牛流马模型,给大家讲解诸葛亮这个非凡的创举。2016年,笔者陪同陕西省地税局的来宾到三国古镇,行走之后观看由白阿莹编剧的大型歌舞剧演出《出师表》,再现了诸葛亮年北伐曹魏的壮举,其中有个细节,那就是木牛流马在古代战争中的大量运用,但见车轮滚滚,众多兵丁驾驭着木牛流马往前线运送粮草,颇有当年淮海战战场上无数的人民支持解放战争的情形,令人叹为观止。据李尊刚先生《诸葛亮木牛流马》一文(《三国文化研究》第二辑,(西北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所载:“陈寿《三国志》之《陈后主传》和《诸葛亮传》中都有关于木牛流马的记载,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中也有引自《诸葛亮集》中的《做木牛流马法》,说明诸葛亮组织制作和使用木牛流马运粮是毋庸置疑的史实。”据李尊刚文章披露,裴松之“注”引用了《做木牛流马法》的全文,其中有“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藏于腹。载多而行少,宁可大用,不可小使。”还列举木牛流马的制作尺寸和制作技术,很是详尽。李尊刚先生介绍,母牛和流马是两种运输工具,木牛和流马载重量不同,木牛宜“群行”不宜“特性”,而且木牛和流马行进的动力是外力不是内力。木牛和流马载重按照士卒每人每天的食量标准来确定,,有大石和小石之分;其运行方式是“转者为牛足,双者为牛脚”,“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行动不能太快,也不会太快。其特点是有创新,指其有创新的四轮运输功能;有利于转向的后抽装置;密封可组装,甚至可以抬起来行走;简单实用的固定装置;有利于加速运行的驱动装置。其不足是没有根本解决转向不灵活的缺陷,不具有普及性的优势,而且构建易于损坏。简而言之,它的优点是将二轮牛车改造成二轮人力车,较好地适应了当时坎坷的道路状况。,是一种密封的盛粮器具,有暗藏的刹车系统;但是操作难度很大,很容易损坏。尽管如此,在古沔阳黄沙由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技术,是一种突破性的技术革新,对于当时和后来的交通运输,对于战争驰援和后勤保障,都是一种革命,那么它的意义就是非凡的。说到八卦阵,据陈福寿先生《汉中史谭》之文《汉中赋》(该书001页)称:“孔明布营,推演八阵”,可见诸葛亮的八卦阵是一种排兵布营的方法,具有疑兵计的意义,而且根据诸葛亮在古沔阳屯兵训练的较长时间推断,八卦阵是根据黄河大卦的原理思考出的排兵之法,训练成熟之后,在战场上可以灵活多变,迷惑敌军,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消耗敌方,以乱其阵脚,取得攻击或者防守的胜利。可以设想这种布兵技巧是在勉县创立并且训练熟练的,而且在后来的六出祁山和北伐曹魏中多次使用,并取得过成效。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卦行复杂,后人也缺少专门的研究和推演,这里的言说也只能到此为止,否则就有后入为主的臆测了。
——草船借箭与空城计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草船借箭在《三国演义》中被充分地描写过,也在民间久久传颂。那是诸葛亮观天时借东风,在关键的时候发挥智慧的点睛之笔,促成连吴抗曹的决定性胜利。一个大雾的夜晚,一批草船,巧妙借了敌方的箭,成为一种传奇。而今,草船借箭的场景被模拟在勉县三国古城的景观中,让人行走其中觉得往事历历,也镶进历史的深处。空城计当然也是一次军事杰作,是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的疑心之重而采取的妙招,当然也是不得已的举措。可是诸葛亮坐在城头弹琴吓退敌兵的韬略,实在是让后世惊叹不已,也盛赞不已。“我站在城蝼看风景,忽听的楼下乱纷纷”,京剧《空城计》的马连良一阵豪唱,让往事复苏,也让艺术和传奇走进人心。而今,在勉县武侯祠里面,有微缩景观空城计横陈,望过去就令人折服不已。
——斩马谡和六出祁山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挥泪斩马谡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开展之后的故事。蜀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请兵北伐,后主允许,下伐魏诏书,授诸葛亮主持伐魏专命职权,三月,诸葛亮领兵十万,自益州出兵汉中,扎营于沔北阳平关,设丞相府,实行耕战,伺机攻伐曹魏,从此拉开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的战幕。至建兴十二年(公元334年),历时八年,诸葛亮以汉中为根据地,出兵五次,北伐曹魏,真可谓鞠躬尽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凭了一腔忠诚,书写出可歌可泣的绝唱。第一次北伐曹魏,由于马谡主观武断,犯战术错误,失去街亭要塞,引起战役失败;诸葛亮尽管很是欣赏马谡,但还是在军前挥泪,按照军令状执行纪律,斩了马谡。二出祁山,实乃陈仓之战,是诸葛亮于公元228年统兵数万从勉县出发,直取凤县双十铺,向大散关进兵,袭击魏国的陈仓,激战之后诸葛亮获胜,战后在沔阳汉水北城筑汉城,在城固筑乐城,以抵御魏军来犯。三出祁山为首阳之战。公元320年七月,魏军自长安入斜谷,诸葛亮是年八月率军移师城固赤坂(今洋县龙亭),与魏军成胶着状,并有魏延于十一月驰援,对魏军前后夹击,等魏军后续援军赶到,诸葛亮已经回师汉中。第四次北伐为祁山之战。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采取避实就虚之策,和司马懿在祁山鏖战,各有进退,期间诸葛亮使用伏兵,击杀张郃,获胜。五出祁山就是有名的五丈原对峙。建兴十二年(公元334年)二月,诸葛亮率领四次北伐的疲惫之师十二万军队,由乐城北入,自斜谷出,进至眉县渭水一带(今岐山境内),与司马懿军队对峙。魏军以守为攻,蜀军久攻不克,双方从三月到六月僵持,蜀军多次挑战,司马懿避而不战。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安葬在定军山下。第六次北伐由于诸葛亮去世,由姜维主持大计,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形,于是史书上也将诸葛亮六出祁山说成是五出祁山,这应该是比较确切的。
——读书台与先生之风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二十多年前,你去沔阳,行走诸葛亮读书台,久久漫步在那个不起眼的土堆上,一个亭子,一股清风,诸葛亮读书休憩的地方,让你流连忘返。相传,当年诸葛亮每当晨昏闲暇,就携书前往。一卷兵书,一卷史册,一本诗集,在这里眺望山河大地,在这里整理思绪,也在这里俯仰颠连。后人对此格外膜拜,陆游来过,文同来过,都留有吟诵诸葛亮的诗篇,由他的读书台,品其人格,敬其精神,也对那一段三国的历史烽烟吟哦不已。
龙文化:板凳龙、五节龙和双面鼓
崇尚龙与龙文化,板凳龙应运而生,喜悦随物赋形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相传汉高祖刘邦打天下时,勉县镇川红庙梁一带,有羌人一脉张氏率领一支手拿雕龙板凳奋勇冲杀的队伍,为高祖的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这支队伍留下来融合在当地,成为板凳龙的渊源。由于当地缺水,祈雨活动经常,于是在祈雨和秋后欢庆丰收的时节,就有板凳龙的表演习俗,也成为当地娱乐方式之一。板凳龙表演通常用三个板凳组成,上有龙的雕饰,表演灵活,不分地方大小皆可进行;而且板凳多为三条腿,象征道教天地人的天人合一。由于勉县东汉年间有张鲁五斗米交的活动,张鲁女儿的义女墓也在勉县,所以每次祈雨欢庆仪式舞板凳龙之前,都要举办请龙仪式,还有舞龙仪式,以体现仪式的庄重。板凳龙的传承人是清朝同治年间的村民宁绪贤,而且对板凳龙进行改造。运用整块木料抛光雕刻,描绘上色,形神兼备。请龙仪式在镇川镇红庙梁村汉张鲁义女祠前,由二马驹、大鼓等乐器相伴。表演时有武士摸样者,短打衣裤,腰系彩带,头裹“英雄巾”,脚穿红缨麻鞋或者布鞋;执珠宝者引龙上场,有“龙移殿”、“请龙涎”、“点英雄到”、“跃龙门”、“点龙睛”、“龙出游”、龙归庙“的环节,格外生动。舞龙表演则分八个环节:即“六龙出水”、“六龙放射”、“六龙抢宝”、“六龙戏珠”、“六龙争霸”、“六龙卧滩”、“六龙降雨”、“盘龙回宫”,八个节目寓意六龙施雨的故事,环环紧凑,富有动感。板凳龙表演小巧灵活,小中见大,折射出当地人民对图腾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很有趣味和文化意义。
独树一帜的舞龙项目“五节龙”,同样流光溢彩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五节龙”起源于勉县新浦镇新浦湾村,分布于温泉、金泉、勉阳等众多地方。传说光绪三年,天气极为干燥无雨,第二年乃至第三年也是大旱,大地龟裂,百草枯萎;远近人们聚集在张女庙,设坛祷告上天,祈求龙王降雨。斯时,乡民陈氏会手和姓余的“神汉”就地取材,扎几个草把,将龙头用五色草扎成,头、尾、躯干五节串在一起,每节分别绑在木棍一端,从而摇身一变成了上天下地、腾云驾雾的草龙,其后陈氏与神汉来到李家沟的龙王洞祈雨。一时间锣鼓喧天、人涌如潮;神汉和巫师身背大刀,手捧水罐,迈着禹王步伐,前面引龙,后面起舞;行至洞口,还要做杀生状,鲜血飞溅,在洞中反复起舞。据说当天就引来神雀飞旋,天降甘霖,缓解了旱情。陈氏和神汉舞龙欢欣,神龙一飞冲天,风生水起,成为最初的五节龙。宣统年间,江河日下,水龙被刘宝明等乡人改成旱龙,因为是五节,舞龙时放置灯火,又称为五节火龙,成为庄稼人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开始广泛流传。由于面县境内山峰河谷众多,龙王山青龙山齐龙山黄龙山走马岭连成一片,东汉末年张鲁筑张鲁城,也同样祈雨造福,五节龙就这样传下来。五节龙场地大小皆能挥洒自如,分为草把五节龙、灯火五节龙、彩色五节龙,统称为五节龙。草把五节龙可一人五节,也可三人五节,表演者赤裸上身,将草把灌水,观者用水泼之,以祛邪求雨为主,追求欢快喜悦。灯火五节龙用布料做成,内燃灯火,观者用火戏之,三人耍五节,多在平地夜间表演。彩色五节龙于此大同小异,只是更加迷幻多彩。五节龙的基本动作是举龙、翻龙、端龙。常见的组合动作有“黄龙缠身”、“彩虹飞架”、“高台戏水”和“二龙戏珠”:“黄龙缠身”由逗龙人带引,舞龙者面朝观众跃上高台,据龙头旋转;“彩虹飞架”是三位舞龙者均在高台上表演,举起龙体,平躺或高举,龙身呈半月形;“高台戏水”则属于静场造型,以展现龙舞表演的高难度;“二龙戏珠”是典型的开场动作,两条龙从两侧同时进场,引龙人从后方进入舞台中央,两条龙到场中间龙头相对,再向观众方向行进。除此之外,还有“卧台翻滚”,“龙打滚”、“龙戏珠”、“龙盘旋”、“架天桥”,等,尤以“龙打滚”最为精彩,龙体在天上连续做“汉”字形,以突出龙的飞舞气势;有时候还连续释放焰火,产生焰火缭绕、吞云吐雾的效果。五节龙的代表演出节目是《九龙戏珠》,最能体现五节龙表演的神韵。五节龙表演还讲究调度,在平地和高台耍宝调度,或”二龙出水“,或“翻江倒海”,或“卧台翻波”,还有音乐伴奏,鼓、钹、大锣配音,浑厚热烈,体现五节龙的欢快和喜庆。
双面鼓也是沔阳一绝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对鼓是勉县民间自制的木墩鼓,起初挂在寺庙轮番敲打驱逐野兽,后乡民们各家自制木墩鼓并按照居住排序,二人各持一鼓击鼓巡夜,久而久之发展成颇具地域特色的民间鼓舞舞蹈,老百姓戏称为对鼓,是社火当中的一种,与“龙舞”、“狮舞”、“跑马竹”、“采莲船”等舞蹈一起活跃在街头和场院。“勉县对鼓”起源于清代光绪初年,其源头有“驱售说”和“庆丰说”,也就是乡民联手护秋护农业果实,驱逐野兽,保卫家园;另一说就是在粮食丰收之后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尤其是春节过年的时候,勉县对鼓和其他社火项目回合,一起来庆祝庄稼人一年的风调雨顺和生活欢愉。那时候,惟其野兽出没令人害怕,既威胁乡村人的生命安全,又严重威胁到农业收成,于是对鼓兴盛,敲锣打鼓,再配以短刀,吓跑野兽,护佑一方安宁。另一方面,正因为劳动果实之不易,当庄稼人收获之后,粮满仓,果满园,就格外值得庆贺。两个目的,一种心愿,勉县对鼓,喜气洋洋,表达一方土地的心声和心愿。对鼓表演时,先有一肩扛扇牌的丑角沿着表演场地挥舞扇牌绕场一周,以轰场子、活跃观众气氛。继而两个胸前挂鼓的鼓手,在丑角的带领下做跑场鼓上场,开始风趣而有喜剧意味的表演。表演时二人对面马步站立,三人成三角形侧面站立,一般有六人分两组成对表演,通常为马步跳做法和黄莺闪翅等。大致步法是:马步跳做法,一拍完成;马步横搓做法,横向稍微跳跃;蹲裆跳转,一拍二拍;黄莺闪翅,一拍二拍三拍;前蹲后退,一拍二拍;武松打虎、猴子望月、架缒,呈现动物和人的跃动情形。之后是对对击、背靠比武、绕纸牌、绕牌打场,环环紧扣,富于动感。表演所穿的服装,以白衣和红色短马甲,紫花边,红包头,黑布鞋,鲜净分明,利落干脆,而且充满喜庆色彩。勉县对鼓传承人谢自生近年举办培训班,已培训对鼓手350人,并有儿童对鼓手表演队,此项目已入选省级非遗传承名录,远近有名。
更多的文化蕴藏
阳平关古战场是位于勉县县城以西5公里处的勉县武侯镇莲水村遗址,称作古阳平关,和后来宁强嘉陵江边的阳平关仅仅名称相同;古阳平关是公元前三世纪萧何所筑,历史可谓悠远;而后来的宁强阳平关,是南宋时期的军事要塞,相距九百年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据《水经注》对古阳平关的记载,“沔水又经白马戍南、浕水入焉,水北发武都氏中,南经张鲁城东”,“浕水又南经张鲁治东。水西山上,有张天师堂,东对白马城,一名阳平关”。据此可知,在北魏时期,古阳平关就有众多称谓,如阳平关、白马城、浕口城、白马戍等。阳平关所处位置为汉中盆地平原西段与秦岭巴山交汇处的古金牛道上,其功能是防御来自金道川蜀和外来的入侵之敌,也可抵御来自北方的入侵之敌。阳平关始建之初,是刘邦栖息之地,为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统一中原建立大汉朝发挥了积极作用。建安二十年,曹操领兵十万自甘肃徽县和凤县进军汉中,攻打阳平关。张鲁也在西面山上建立白马城抵挡曹军步伐,最终兵败,阳平关被曹军占领。建安二十三年刘备南渡汉水,与曹军对峙;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抢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曹军粮草不足退回关中,刘备在汉中称王。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屯兵沔阳长达八年,他一直把阳平关作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大本营。其中六伐曹魏,有四次都是出阳平关沿着陈仓道北伐的;每当退兵之后,他又在这里休养生息,教兵演武。后来随着形势变化,古阳平关的军事前沿地位渐渐丧失,白马城已成西县县城,关和戍的功能已经丧失。而今站在古阳平关新修的城楼上,定军山历历在目,仰天窝屯兵练兵的掌故历历在耳,阳平关古战场的烽烟仍在眼前翻卷,追古思远,心潮难平。
走马岭道痕仍在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东汉末年,张鲁率五斗米教众从蜀地益州迁来汉中,他杀张修,建政教合一政权,推行讲诚信的教义,设义仓、义亭、义米、义肉于途。早先,张鲁在走马岭建立白马城,后称张鲁城,设立天师堂,还把中心治所设在沔阳城里。后来迁到古城汉中,治理近三十年,使民风淳朴,且注重教化,以薄惩为人称道,尤其注重救灾扶弱,甚至“吃饭不要钱”,被后来者称为理想社会的治理模式。正是在走马岭,张鲁站稳最初的脚步,发展他的五斗米教,让他爷爷张道陵、父亲张衡的五斗米教得以兴盛。在走马岭山的张鲁城,张天师训练兵士,讲解教义,使其深入人心。后来曹操进攻汉中,张鲁经过权衡没做大抵抗,将汉中城完整献给曹操,保全了古城。据说此前有一个夜晚,张鲁城半夜忽传呦呦鹿鸣,似乎传递着和解的天意,待到天亮,守城的张鲁之弟见兵士早已四散,没有了抵抗的基本力量,于是张鲁城的夜半鹿鸣,就成为张鲁将汉中献给曹操的一种上天信号,至今还在口耳相传呢!
张女庙令人玄想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据说张女自幼聪明伶俐,天真可爱;后来少女初成。很得其父张鲁喜爱,在张鲁政权中也颇为众人喜欢。而且自幼受张鲁熏陶,学道书、悟道理,重修为,虽去世很早,但生前传道绩显,死后的张女庙在灌子山和周围百姓有神性象征,年年朝拜,称为圣女。因为她和马超的恋爱传说,也被文人雅士作为素材,编撰成书,长期称道。
马超墓颂扬英雄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三国战将马超是陕西扶风茂陵(今兴平县)人,父亲马腾和弟弟马岱皆为战将,他自己也以健勇出名。马腾和韩遂因为曹操的离间计策闹得意见不合败走,而后聚拢部队再次攻取陇上诸郡,失败后投靠汉中张鲁。刘备攻打刘璋时马超投靠刘备,与刘备军队合围成都,汉中之战后联名上书尊刘备为汉中王。马超在刘备称帝后任骠骑将军,领凉州牧,之后封侯。彰武二年(公元222年)马超病死。马超常常冲入敌阵,以勇气闻名诸侯。在汉中期间,马超曾任汉中牧,传说马超当年投奔张鲁,张鲁曾许诺将女儿许配于他,马超和其女也相爱甚笃,后张鲁为讨好曹操,将女儿改配曹操的小儿子,儿女负气而走,病死并安葬在勉县灌子山,后称义女庙。得知张女病逝,马超大吐鲜血三口,暴卒于军中,终年四十七岁。此说未必符合史实,但在民间流传甚广,有人撰写小说,复原其情节,篇名曰《箫声咽》;笔者在长篇小说《张鲁》中,也援引这一段传说,写张女和马超相恋情节,也算另一种留存吧。马超死后葬于勉县,今有马超墓,让人缅怀将军威名,还有传奇。
汉惠渠清波荡漾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民国时期,陕西近代水利奠基人、水利专家李仪祉,亲赴陕南考察,筹划陕南汉惠渠。该渠1939年至1944年修建,由勉县县长王慕容先生主导,筑汉惠渠大坝,引汉江水灌溉勉县褒城两县十万亩农田为支援抗日战争做出巨大的贡献。当年,汉江流域主要的灌溉工程有汉惠渠、褒惠渠、湑惠渠等。汉惠渠是勉县农业的命脉,为勉县的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今,你站在汉惠渠旁边,望清波喧腾,看古塔倒影,沔阳老县城的瓦檐隐约可见,风景宜人,实在是个美丽的所在呢!几十年来,汉惠渠使用充分,保护完好,清淤也成为经常性的举措,这个老渠也时不时唤起当地人的美好回忆,缅怀先贤,不忘过往。
方济众画风悠扬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方济众号雪龙,是勉县方家坝人,现代画家,长安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少年外出学画。1946年师从赵望云,后长期从事美术创作和宣传工作。1978年后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国画院院长。擅长山水花鸟,作品取材于西北农村和牧区风光,注重自然灵性。水墨小品浑厚清新,将现实生活导入田园诗情画的艺术感受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田园风光模式。而今,他的故园开辟方济众艺术馆,展示生平,展出画作,其画风古朴,流彩妙曼,尤以汉江嘉陵江沿途的画卷气息独特,呈现出一种苍茫和灵秀之感。据悉,方济众的后学众多,长安画派也登堂入室,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派。
曾经的古沔阳,而今的活力勉县,是英雄荟萃之地,是人杰地灵之乡,古迹多,风华浓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你走进去,打眼一看就有灵气席卷,就有远古的痕迹。这里的列举只是点滴,更多的“非遗”风韵还有赖您的踏勘领略,那才是奇妙无穷呢!
(朱 军 2022,11,10,写讫于山顶轩,11,13,修订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此文写作,参阅了严维加、王蓬先生主编的“汉中文史”系列丛书之《秦巴深处的记忆》《天汉纪事》两书相关文章和雷勇先生主编的《三国文化研究》第二辑,以及陈福寿先生编著的《汉中史谭》、刘长源先生编著的《汉中古史考论》、郭鹏刘新民编著的《汉中史话》等书相关文献,并请勉县“非遗办”同志阅读把关,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简介】朱军,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原地税系统文学创作协会主席,汉中市作协副主席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汉中市赤土岭文协微信官网首批驻站作家。先后出版散文集18部,长篇小说6部,小说集9部,诗集12部,童话集1部,累计1000万字。温和执毅,笃守文心。坚守人生,自尊放达,在自然与灵识中熏染墨香,在抒写中行走,提升生命的质量。
《赤土岭文协》微信平台编辑委员会
总顾问:王蓬
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俊惠 马强 王汉喜 李汉荣 李青石 李虎山 沙建国 姚骏骊 梁中效 黄建中 庞 桥 芦雅萍 杨西藏 赵万宏 刘国胜
艺术顾问:武妙华 龙怡珍 陈超 黄国梁 黎 智 史延年 李大庆 何宝安
总编:熊建华
副主编:伍宏贤 王 东
执行主编:胡彦琛
编委: 罗枫 张胜利 马艳 孙芬玲 屈树东 孙斌 毛鹏举 王会林 苏值 李艳 杨杨 胡丽岚 罗茹
本期审核:田也甘肃道教灵符咒语算命,责编: 天辉, 序号:2753赤土岭文化交流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本文链接:https://lingfuzhou.com/index.php/post/9733.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