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符咒网

现代文学拾遗 之 李叔同: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道教符咒网    2023-02-07    177

原创

半俗半僧的艺术人生

李叔同故居近在咫尺,几番徘徊不想进去桐城道观寺庙寺院。诚如上次拜谒霍元甲故居, 门前一位好心的老人家告诉我, 这儿从里到外, 压根儿就不是霍家老宅原样儿……都是些嘛玩艺儿吔?

与其花着钱上当桐城道观寺庙寺院,不如在古籍书香中寻访大师不平凡的遗迹!

大师祖籍浙江,其祖父辈来天津经营盐业桐城道观寺庙寺院。父亲李筱楼,于清同治四年,与李合肥(鸿章),吴桐城(汝纶)同榜登科,他三人都是瑞安孙渠田大学士的第子。

      筱楼公任吏部主事,平生精研王阳明理学,晚年痴迷禅宗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筱楼公谪子早丧,仅存庶子年12岁,且体弱多病,恐其早亡, 于是纳王氏为妾,于公元1880年生叔同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此时老父己68岁,生母仅20余岁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五年后,慈父见背,叔同才5岁桐城道观寺庙寺院。(林子青(慧云)《弘一大师年谱》)

如此算来,大师生于1880年,圆寂于1942年桐城道观寺庙寺院。享年63岁。

佛学大师赵朴初老先生曾写诗赞曰:

深悲早现茶花女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胜愿终成苦行僧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无尽奇珍供世眼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一轮明月耀天心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在赵老禅意深静的诗词散曲遗作中,如此亦尘亦禅的盛赞诗是不多见的,只有李叔同先生半俗半僧的传奇人生, 才能让老人发出如此感慨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上篇     红尘导师

史载,李叔同先生出生在家旁的地藏寺中桐城道观寺庙寺院。出生时,有喜鹊銜截树枝投于产房中,这截树枝一直在身边伴随。早年曾示城东女学的同事观看过。

李叔同先生天资聪慧,五岁时即可誦读名诗格言桐城道观寺庙寺院。七岁时,《格言联璧》,《文选》皆能颂读。束发就学前不仅读完《四子》,《古文观止》,《左传》;且研习《尔雅》,《训诂》,《说文》。喜欢临摹篆书。

1896年,叔同师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唐教严学填词及篆刻桐城道观寺庙寺院。两年后,戊戌变法失败,叔同携生母迁居上海,诗词书画斐声江南,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诗词团体一一南社的重要成员。当时,他与苏曼殊齐名,被士林誉为南社两奇才。尔后师从蔡元培,就读南洋公学( 海交大),与谢无量,邵力子等日后民国名流同为蔡元培先生的得意门生。按林语堂先生讲,全世界古文化唯一传承下来的国家,只有我泱决中华。究其根本原因,中华文化传承首先就是诗词传承。上至九五至尊,下至刚会走路,没读过背过诗词的几乎没有。以小孩子学诗为例,一般都是先学旧体诗,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很少有家长先教孩子背新诗,因为新诗的界定很复杂。五四时期叫白话诗,尔后发展为新体诗,文艺界思想解放后,吸收欧化的的象征,朦胧等多元素,又称之为现代诗。无论名字怎样改,就是很少有家长教孩子去背新诗。新诗的未来,还真的让人堪忧。在李叔同先生的生活时代,诗词在治学和社交中非常重要。尤其重量级交际场合,诗词唱和有时比歌舞酒馔更浓烈气氛,增近友谊。

世俗眼光中,仿佛叔同此生无须再学了,只等考个举人进土,即可一生无忧了桐城道观寺庙寺院。然而自百日维新后,欧风渐近,叔同追随康梁新思潮,有穷究强国之路的鸿鹄之志。他篆刻一章,上书:康南海是吾师。足见其态度之坚。

1905年,叔同生母去世,在悲痛中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东京美专,与国画大师高剑父同学桐城道观寺庙寺院。在课后,他刻苦钻研音乐和戏剧,与留日同学组织春柳剧社,演出《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等多部剧目,在剧中不仅反串女主角,还可主演男一号。回国后,春柳剧社的大部分成员,成了中国话剧界的始创者或奠基人。据欧阳玉倩回忆,李叔同是一个做人演艺都十分严谨的人。

自1910年学成归国后,叔同先后在天津工业专科,上海城东女学,浙江省立一师,南京高等师范任教,同时兼任几个美术,音乐,文艺杂志的编辑或主编桐城道观寺庙寺院。在美术教学中,叔同第一次开裸体写生课。在做音乐编辑时 ,他创刊了中国第一部音乐杂志。中国现代文学史界评价:他是引进西洋艺术第一人,是名至实归的。

他在浙一师的学生桐城道观寺庙寺院,著名文学家兼画家的丰子恺先生的回忆文章写道:

大师(叔同)看我习作后,赞扬说,你是进步最快的学生,天赋汝才,切莫辜负桐城道观寺庙寺院。那时家里很穷,母亲几次写信劝我退学回乡,我一想到大师倾注在我身上的心血和厚望,就如春风吹在复苏的土地上,冲决一切艰阻要把书读完。(大意,非原文)

每读丰先生这些话桐城道观寺庙寺院,老夫激动不己,李叔同先生不仅在传艺,也是在塑魂;不仅在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培育学生的志向与执着!这样的导师级学品,现在让人何处寻呢?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一瓢浊酒尽余欢桐城道观寺庙寺院,今霄别梦寒!

    ……            《送别》

这是李叔同先生在杭州一师任音乐教师时,所做多首现代歌曲之一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现在依然在唱, 今后仍将久唱不衰。

此外,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地标的书法篆刻,金石丹青,音律古乐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桐城道观寺庙寺院。无怪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说,李叔同先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才华的几个人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长亭外桐城道观寺庙寺院,古道边……  古道热腸的李叔同先生,即将走上他传奇人生的另一座高峰一一青灯黄卷中的律己向佛!

     下篇     佛门大师

1918年夏历7月13日,李叔同先生于杭州虎跑寺剃度桐城道观寺庙寺院。法名演音,号弘一。

从红尘导师跨界佛门大师,李叔同先生经历一场精神家园的嬗变和皈依桐城道观寺庙寺院。出家前一两年间,大师常在假期去寺院观揽古书,字画,金石等文物。尝试绝食,蔬食,戒食。启用李婴名讳,表达人生新的开始。

暑假期间,将尘间所存字画及一切金石器物,都分给了同事和学生桐城道观寺庙寺院。以示绝尘归释的决心。

大师26年的脱俗生活,依然是踏石有声,丝毫不逊他的在俗行迹桐城道观寺庙寺院。这一篇,仅示几个片断,以餉大师之风范。

1927年,大师皈依十年间,佛事活动十分繁忙,昔日的学生,同事,有许多都发迹了桐城道观寺庙寺院。大师讲学到处,这些人常盛情迎送晏请,大师为自己约法三章:

一,免除一切迎送仪式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二,不进城住宿,在寺庙寝食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三,不接受任何吃请款待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大师剃度前,在天津有一妻二子,在上海有日籍从姬桐城道观寺庙寺院。两妇闻讯都要来见最后一面,均被大师严拒,且派友人将日妇送回日本。

一次画家刘海粟见大师在城外关帝庙打地摊食宿,便恳请他入城桐城道观寺庙寺院。大师执意推辞不受,临别海粟求字,大师写南无阿弥咤佛赠之。

那一年,浙江青年闹灭佛运动,领头的竟是他在一师教过的学生,现任省党部书记桐城道观寺庙寺院。为弥平这场事变,弘一大师亲自召集灭佛的代表,与他们面对面交谈。那个学生就坐在他身边,一言没发。灭佛青年纷纷被大师睿智从容的气度感染,个个脸上露出忏悔之意。

最后那个领头的在大师面前无地自容,默默地向大师认错,领人走了,一场来势汹汹的灭佛运动也销声匿迹了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如此让老夫追溯到二千多年前,释祖在菩提树下修行时,魔怪猛兽纷纷来袭,结果都被释迦牟尼祖师的气度所摄服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历史上从北魏开始也曾发生大大小小不同范围的灭佛运动桐城道观寺庙寺院,如弘一大师般以善抗恶,举重若轻地圆满化解,据老夫考订,是史上第一次!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法力无穷,一点儿都不信,还真就不行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从188O到1942,26年中大师一心向佛,苦研律学,只有一袭纳衣相伴,被佛门弟子奉为中国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中国律宗起源于唐,书法界熟悉的怀素上人,就是律宗开创者之一桐城道观寺庙寺院。日本人供奉的鉴真大师,也属于律宗门派。

律宗修行主要修戒律,不杀生,不淫欲,不偷盗,不妄语,不饮酒桐城道观寺庙寺院。赵朴初先生称弘一法师为苦行僧,是真实的。

大师在佛门期间,留下大量诗词文章和海量书画金石作品桐城道观寺庙寺院。其晚年书法,风格平易安祥,结构谨严明净,笔力朴拙园满,浑若天成,把中国古代书法继承创新到极致。

1942年春,郭沫若先生向大师求墨宝桐城道观寺庙寺院。那时大师身体己很虚弱,身边诸僧劝他不要写了。大师则日;沬若是吾国文豪,怎能拂意。遂写寒山诗曰:

我心似明月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碧潭澄皎洁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无物堪比伦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教我如何说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同年夏历九月初四(公历10月13日),下午八时大师安详圆寂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缅怀大师半俗车僧的一生,是一代读书人遗世独立,诗骨禅心的一生桐城道观寺庙寺院。当时就连最孤傲的张爱玲也坦言:

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弘一大师身在佛门,在苦心穷经的同时,依然如前地关心社会关注人生,弥留之际,仍叮嘱弟子继绩办好晚晴养老院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南社诗人柳亚子言:

弘一大师俗名李息霜,与苏曼殊称南社两奇人,自披剃大慈山以来,阔别二十余年矣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君礼释迦佛,我拜马克斯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大雄大无畏,救世心无歧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闭关谢尘网桐城道观寺庙寺院,吾意嫌消极,

愿持铁禅仗桐城道观寺庙寺院,打杀卖国贼

柳亚子先生以诗言志,展示一代学子家国天下的宽广情怀桐城道观寺庙寺院

今年桐城道观寺庙寺院,距大师圆寂已76个年头了,大师生前丰富的遗墨和著述,己成为中华大地宝贵精神财富,得到应有的传承和发扬!

           (完桐城道观寺庙寺院,2O18,12,09)

本文链接:https://lingfuzhou.com/index.php/post/5857.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中有转载或采集其他网站内容, 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